课外语文(教研版)
主办单位:辽宁出版集团
国际刊号:1672-0490
国内刊号:21-1479/G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3906 人次
 
    本刊论文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借助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感知、理解、鉴赏、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遵循美育的规律和原则来设计和安排语文教学活动,通过实施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使学生更全面健康地成长。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创造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需要,它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审美教育从来就和语文教学密不可分,它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语文教学活动,教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知、理解、鉴赏和评价美,从而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是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中介,教师主要依靠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来实施审美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言语活动与审美影响始终统一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一、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感觉是我们进人审美经验的门户,是整个结构所依靠的基础"[1],而它的直接性是其一大特点。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另一种心理形式,其显著功能是把初步感觉到的材料进一步综合为完整的表象,从而引起人情感上的相关反应。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语言的美不仅可以诉诸审美主体的视觉,形成悦目的形象,而且可以诉诸听觉,以富有节奏的旋律使审美主体悦耳怡神。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音节的整齐勻称、声调的平仄相调、韵脚的和谐自然以及叠音和双声叠韵的恰当运用等方面。例如,《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嘈嘈"模拟琵琶声音的粗重,"切切"模拟琵琶声音的轻细。前者如急雨骤下,后者似私语缠绵,声音不同,感受也不同。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审美感知能力的基础是审美直觉力,即审美主体通过审美直觉感知审美对象美丑的能力。
  语文审美中的感知不同于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审美感知。因为审美客体存在于语文教材中,无论是一个人物形象,一幅画面,还是一种艺术构思,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因此,要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就要重视审美语感的培养。审美语感,即审美中对语言的感受和理解。它要求学生不但能释词解意,而且能感受语言的韵味和情感,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觉出审美对象的感性状态及外貌,并知觉出它特定的整体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语感有多种方法,如朗读、吟诵、推敲和揣摩等。朗读和吟诵是一种通过声音刺激听觉引起内心感受的审美语感训练。如学习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时,就可通过一遍遍的朗读,让学生感知文中大量生动形象和新鲜别致的比喻。如"舞女的裙""月光如流水""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等,还有关于蝉声和蛙声的描写语句。要启发学生将这些景物连缀在一起,便是一幅素淡朦胧的荷塘月夜图。在此基础上联系作者写作时的相关背景,逐一细细品味景物中蕴含的作者独特体会,从而深人文本内容,走进作者心灵,在语言情景中与作者产生深刻共鸣。"推敲和揣摩要求必须反复体味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和语言片段,从中引起学生对美的感知"。
  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角度来说,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知觉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没有细致的观察,没有在观察中对美的感知,就不可能有美的创造。没有对莲的细致观察,是不会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佳句;没有对秋天的留意,没有对南北气候变化的细腻感受,就不会有名篇《故都的秋》。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需要对身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生作文和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利用感官和大脑细细品味。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养成的,语文教师应抓住审美实践的每个环节,通过语感训练和观察训练等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
  审美想象力是指审美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以感知的完整形象为对象进行再现和创造审美形象的心理能力。"在语文审美教育中,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他们才能看到作品中溢彩流光的艺术形象,作家创造的艺术形象才能在他们的想象中延伸、充实和丰富,才能进行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学生欣赏作品时只有在直觉和表象的基础上经过一番想象的创造,才能真正达到审美情感的愉悦。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关键在于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记忆表象。因为想象与记忆密切相关,想象与一个人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想象凭借着记忆所供给的材料进行活动。它是在人脑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因而,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世界,指导他们阅读欣赏佳作,以丰富他们的记忆表象和生活经验。如《天上的街市》,诗人由"街灯"联想到"星星",又由"明星"想象出天上点着"街灯";从夏夜美丽的星空想象天上定然有"街市",再联想到街市上"陈列的商品"从天河想象出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又从流星想象出那是照着他们的"灯笼"。追求自由、渴望新生活的强烈感情驱使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丰富而神奇的联想和想象又推动着感情的发展。总之,只有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学生才能体会到文章中深层次的作者感情,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经验记忆越具体,越深刻,知觉的表象就越清晰和完整,想象就会越丰富、充实。从审美对象看,佳作总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以达到"意会"的艺术效果。创造性的想象是增加作品艺术效果和满足学生审美需要的重要方式。想象是自由的,但不是随意的。审美想象必须以作品描写的内容为依据,在作者创造的艺术画面上作指向性的延伸,才能创造出新的形象,并达到对审美对象意蕴的真正把握。《清明》这首诗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想象,以体会诗人的孤寂和悲凉。"想象和情感密切相关,审美情感是渗透在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它对想象活动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语文教育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才能使记忆表象活跃起来,调动其以往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增加学生审美知觉的主动性,使学生进人作家所描绘的自由天地,在丰富想象的驰骋中不断提高审美想象能力。如《赤壁怀古》的教学,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感受:词的开篇苏轼以雄浑笔触展现了滚滚长江向东流逝及波浪滔天的壮阔景象,赞美一派大好河山,接着作者笔锋陡然一转,由广阔的空间突人久远的历史,从而引出了活跃于大江南北、立下功绩的千古风流人物。学生读着这些诗句,通过思维活动仿佛看到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杰的雄姿,虽然他们的生命也像这滚滚波涛一样自然流逝,但建造的不朽业绩却深深镌刻在后人心中。"借助平时生活底蕴,通过思维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描写长江波涛澎湃的雄奇景色,还可以浮现出一条历史人物的丰美画廊,进一步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
  三、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指"审美主体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通过自觉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改造自身和世界,直接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这是审美能力的高层次表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才层次的不断提高,要求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因此语文审美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创造力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欲望,在此基础才会有创造的行动和成果。黑格尔在认为"美是理念"的同时,也确认"理念最接近人客观存在的就是自然"。散文名篇《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跃然纸上。学习这类文章,不仅能领悟到千姿百态的自然形态美,还能感受到作家震撼人心的情感美,也可以使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及手法,有助于提高审美创造力。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可称为审美创造思维。在语文审美活动中,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出自己见解、启发多角度形象思维、在一个问题上能提出多种设想等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常常可以导致新的发现和突破。有位教师为了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作文题目《家乡》改成《家乡的一》。于是,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纷纷写家乡的"变化""小路""山水""风俗"等等,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家乡的人物、风景和乡情的审美中展开。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去追求美,经过不断地审美选择,创造出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美来。审美创造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具体到作文方面不仅需要审美创造思维能力,还需要多种审美能力以及驾驭语言、布局谋篇的作文基本能力,教师应善于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美能力。
  语文审美教育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思维的广阔天地,从阅读审美看,遣词造句的语言训练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方式。作家孙犁曾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这话揭示了言语锤炼是审美创造的一条途径。只有加强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才能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另外,诗歌作为一种极富语言之美的特殊文体,在其教学过程中也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既让他们"品尝"到诗歌情感、画面和意境之美,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激发其进一步去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在体会诗歌之美的基础上,进而产生模仿范文、动手一写的写作冲动和灵感。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从欣赏时的想象之美提升为自己能动的创造之美。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语文审美教育中,美感的思维活动必须以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能力作为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媒介。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审美教育是有机统一在一个过程中的,不能割裂。只有从字、词、句人手引导学生感知美,寻找美,体会美,才能使学生进入美的意境;只有从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人手,才能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说:"审美情感本身能够成为暗示生产、科学运动、组织和其他形式的人的活动中最适合目的及最有利的决定。"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不仅能给学生以愉悦的感受陶冶,而且能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课外语文(教研版)》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课外语文(教研版)》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